首页 / 走进鲁迅 / 《走进鲁迅》:纪 念 鲁 迅

《走进鲁迅》:纪 念 鲁 迅

  –并给我同一时代喜爱鲁迅的年轻朋友凌 霄
  我对鲁迅先生带着敬意的偏爱,是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知道的。他们常取笑我“生不逢时,恨不早生七十年,得投鲁迅门下”。我往往只一笑置之,就算默认吧!
  然而先生是去得太早了!他一生为中国寻找出路而耗尽了心血,新中国的成立,他却等不及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鲁迅研究专家夏明钊先生说:“每每想起鲁迅只活了56岁,就总不免引起我一腔悲愤来;却又想,这于鲁迅也许更合适:他也确实需要休息了!”
  的确,先生的一生是太苦、太累了。他几乎是为永无休止的工作累死的。只因为他太认真了。夏明钊说:“鲁迅曾这样评说韦素园:’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么?至少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说的是韦素园,其实,何尝不是鲁迅夫子的自道?”
  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文学和社会改革固不必说,他对于青年的爱,则尤其表现着他舍我的认真。这些事迹,每每令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他的生活是异样的清苦和节检的,省下的钱大半都帮助了有困难的青年。有一次帮助李霁野交学费,借给李近百元,李数次还他钱,他都因李霁野并无余裕而不肯收,后来终于还给他时,鲁迅先生竟写信表示感谢。
  除了金钱上的资助,在生活上他也无微不至地关怀着青年,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有人说:鲁迅是一个红烛,为了照亮别人,帮助别人,只有流血,没有流泪。先生对于青年的教导和帮助,不但在精神上,物质上,而且几乎是贡献着自己的血肉的!李霁野访问鲁迅的时候,曾“见他神色不好,问起来,他并不介意地回答:昨夜校长虹(即高长虹)的稿子,吐了血。”尚钺在《怀念鲁迅》一文中说道,鲁迅已经病了两三天,仍一个字一个字地校稿。我看着校样,先生对于我们这辈青年负责的精神,是深深地使我感着痛苦了。我从来不曾校对过,现在看见这个校样,使我知道了,我的潦草的字体是如何经常在苦恼着’手民’和先生,消磨着’手民’和先生的宝贵生命和时间。但先生从未向我吐露过半句要我把字体写得整齐一点,或把稿子重抄一遍……”又曾说:“先生对我的教育太费心机了,太负责任了,为着使我认识我的错误而不伤害我孩子样的自尊心,却绕尽了曲折婉转的圈子。”肖红也曾在文中写道:“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的健康就这样被残酷地消磨着,而生命就碎割在这样的事
  上……然而有些受过他“血肉”的青年们,岂但不珍惜呢,有时候还伤害他,甚至利用他,意欲从背后打杀他!曾有一个陌生青年寄了一份译文要鲁迅先生校改。但当先生仔细地校改了之后,他却报怨说改得太多了。待第二次再寄稿子来,先生便改得少一些。而他却又怪先生改得太少了!还有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居然跑到先生的绍兴会馆,躺到床上,要先生提着靴子去街上找人给他补。他睡了一觉醒来,却怪鲁迅先生补得太慢,劳他久等了!就是那位曾为写字太草而深感歉意的尚钺,也曾因听了别人不断地将事实曲解和挑拨离间,而与先生发生抵触,将编配好的《斧背》小说集,从先生编的《乌合丛书》中抽出来,给了别家出版了。后来,他深深负疚地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给予先生希望的打击是很大的,他感受到他用热爱和希望培养出来的健全的青年的刺伤了。后来,我虽然曾给先生一封肯切说明的长信,表示我对他的误解,但至今仍然是我深心中一个痛苦的伤痕。”
  在这些青年中,给先生打击最大的,就是那曾花费了先生特别多的心力,曾使先生吐血的高长虹。高长虹是先生费尽心血一手培养起来的,并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然而他却忽然自立狂飙社,发表文章拼命攻击先生。无怪乎先生气愤地说:“我之所以愤慨,却并非因为他们使我失望,而在觉得了先前日日吮血,一看见不能再吮了,便想一棒打杀,还将肉做罐头卖以获利。”这是怎样的悲哀呀!然而他仍然“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的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他常常一边吃药,一边为青年们做事,却没有一句怨言。他仍然相信青年们还是好的……
  先生的教育与牺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着,他对于青年的爱,社会的爱,当然铭刻在大多数青年们的心上。郑振铎在《永在的温情》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京平刚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最大的鼓励,他感激得几乎哭出来。但想不到鲁迅竟这样突然地去了!……第三天,我在万国殡仪馆门口遇见他(京平),他的嘴唇颤动,眼圈在红。在万国公墓归来后,他给我一封信道:’我的心已经分裂。我从到达公墓时就失去了约束自己的力量,一直到墓石封合了!我竟痛哭失声。先生,这是我平生第一痛苦的事了,他匆匆的瞥了我一眼,就去了——’”郑振铎说:“但他并没有去。他的温情永在我的心头,——也永在他的一切友人的心上。我相信。”
  当鲁迅的遗体上披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而接受人民的公葬的时候,我知道每一个深深爱着他的亲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把他提升到了一个历史和国家的高度的。没有人能不对他产生最深的尊敬、痛苦和哀悼!
  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不断地举下去,直到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感到不忍再看……但我不愿意了!当我重温着,讲述着这每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都感到我的心在颤抖,在疼痛,在流血!……我的讲述已经很无力的了,远比不上我最初看到先生的朋友们的记载,更何况他身边的人们所亲历……
  朋友里,对我众口一词的评价是“认真”。而且时常听他们对我说:“你大可不必要这么认真,对你没有好处……”然而,当我面对先生,感到他“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做好”的态度时,我是怎样地汗颜和无地自容啊!我认真么?我已经不敢仰视,我低下头了……
  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不认真。这是先生的评语。然而他自己却太认真了,认真到磨消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人应有分明的事非和热烈的好恶”这也就是认真。对敌人,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先生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句箴言。
  认真。认真到不计得失。这只是先生无数优秀品质中普通的一项。而我所举的又仅仅只是他对于青年的认真。先生并不是完人。但只是这一项优秀品质,已如火一般烧灼了我,烙痛了我的心。令我时时羞愧,痛楚,令我不能不写它出来。我久已想要将先生描画出来,哪怕是万分之一,可是我实在没有这种能力。
  有许多人,特别是现在的青年人,在批评鲁迅。我不知道他们的评价从何而来?!如果连鲁迅全集也未摸过,连一部关于先生的评论也未读过,一篇回忆先生的文章也未看过,甚至连一篇鲁迅的杂文也读不懂,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议先生?!……
  “鲁迅精神现在早已过时了。”许多人,甚至是我的朋友,也有人在这么说。是真的么?也许吧。但是,鲁迅先生从来就没有想自己的精神“合时”!“圣之时者也”,如孔圣一般髦得合时的人,何尝没有,而且还很多呢!但可惜他们和先生是完全两样的人,为我的所不能配服!先生的一生是只想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是只想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大众,为中国,做些事的。至于是“时髦”还是“落伍”,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所以即使在当时,又何曾“合时”过?!
  如果今天能有人不计得失,肯于拿出他的认真——哪怕只有鲁迅先生的十分之一,——我敢以我的真诚,向他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鲁迅先生,永垂不朽!鲁迅先生的精神永存!本文作者 凌霄 凌霄邮箱: zhylingxiao@163.com或: zhybingyueer@163.com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zuhun.com/article/1166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