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鲁迅 / 《走进鲁迅》:没完没了的“华盖运  绍兴:1910-1912

《走进鲁迅》:没完没了的“华盖运  绍兴:1910-1912

  南方网-南方周末很少有一个城市如此紧密地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走在绍兴街头,“鲁迅”的名字随处可见:鲁迅路、鲁迅图书馆、鲁迅中学、鲁迅小学、鲁迅幼儿园……当地和鲁迅有关的地名与机构,据说不下30个,而该市最大的一个城市广场,最近也有了以鲁迅命名的打算。
  今日绍兴,鲁迅不仅是文化巨人,而且还成了一个含义宽广的文化符号。对于政府,“鲁迅”是张免费的城市名片;对于旅游业,鲁迅是该市旅游资源的源头;对于商界,鲁迅及其作品,则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
  鲁迅路西段称得上是“鲁迅牌”产品的展览馆:百米来长的一段路,店铺总有10多家:“鲁镇牌”糟鸡、酱鸭专卖、“七斤嫂”乌干菜、“华老栓”土特产、“孔乙己”土特产有限公司、“孔乙己牌”茴香豆、“祥林嫂牌”茴香豆……名叫“咸亨”的酒店有好几家,名头最大的咸亨酒店,一碟茴香豆6元,一盘霉干菜烧肉10多元,如果“孔乙己”们在世,恐怕今天也不敢随便进去,可外地游客仍一批批往里拥。
  鲁迅纪念馆是全国5家鲁迅纪念馆中较早成立的,建国初期,当地政府即着手对鲁迅故居进行修缮保护。据副馆长裘士雄先生介绍,鲁迅1919年将全家从绍兴迁到了北京,新台门的故居卖给了别人,家具都送给了亲戚朋友。
  穿过鲁迅故居深深浅浅的几进房屋,到头,就是百草园。
  三味书屋的入口处,有几个铺子出售珍珠项链、纸扇等工艺品,里面不大,其实只是几间房和一个小小的庭院。“三味书屋”的匾还在,匾额下的那幅《松鹿图》,据说已是复制品,刻有“早”字的课桌,靠在房间一角,据说是依当年的原样仿造的。
  裘士雄介绍说,过去这里全是民居,一条青石板小路,这边人晾衣服,衣架能够着对面的屋檐。1972年,听说访华的尼克松可能来绍兴,上边一声令下,连夜施工,民居很快被拆掉了,一个月后,这里变出一条宽阔的马路。
  “水乡”绍兴自古就有水乡之称,水道纵横,桥梁众多,乌篷船是主要运输工具。绍兴城区地道的小桥流水,只有八字桥一带还依稀可见。长庆寺在鲁迅故居以北,童年的鲁迅常来此游玩,从这片低矮的青瓦房向北望去,只见两栋高楼拔地耸立,那是人民银行大楼和亚都大厦,把民居衬得更加矮小了。
  记者来到绍兴西部的东浦镇,站在一条水道边,满以为能看到仍在使用的乌篷船,却见到了68岁的邵康建老人,他驾着机船,刚刚从绍兴帮人拉货回来。他的船已是当地还在开动的最后一艘了。
  安桥头是鲁迅外婆家,当地的农家风情,鲁迅在《社戏》等作品中有最动人的描述。鲁迅当年坐船的三四个钟头路程,如今坐车只要1个小时就到了。从下车的地方到鲁迅外婆家,还有1里多路,道路两边是十几栋别墅和厂房,彩色的墙砖和黑玻璃幕墙,在正午的阳光下分外晃眼。村里似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在故居门口,六七个老头正坐在石头槛上聊天,他们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闰土的子孙们我见到了章贵,这位“闰土”原型的孙子,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的岗位上退休后,正安享晚年。他的儿子,则是当地一家证券公司的“红马甲”。我在鲁迅纪念馆前遇到了一个农民,满脸皱纹,满头灰白相间的头发,拼命地蹬车。他叫王保庚,绍兴具鉴湖镇江家楼村人。他家原有的2亩地,已在郊区城市化的浪潮中被吞没了,儿子女儿还没有成家立业。他的容貌,尤其是神态,像极了木刻画中的闰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zuhun.com/article/1293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