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鲁迅与我七十年 / 《鲁迅与我七十年》:第四十五章 顾均正先生

《鲁迅与我七十年》:第四十五章 顾均正先生

  我家隔壁63号住着顾均正。他家早于我们3个月从狄思威路麦加里搬来,是索非帮助介绍的。他先预付3个月房租,自住二楼和亭子间。一楼三楼借给洪姓和金姓两位房客居住。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成孤岛,开明书店内迁,顾先生留守,每月只有30元的生活费,无法养活一家七八口人,只有白天上班,晚上伏案拼命写作,常到深夜一二点钟。
  顾是科普作者,在中学教化学课。日寇时期,每户每月限用电三度。那年代,煤油是军用物资,老百姓用电不够,只好点豆油灯。记得那时顾先生领我们几个青少年钻研提高植物油灯亮度的方法,从灯芯、上油方式的改变,到使用酒精灯烧玻璃管拉制灯罩,用各种异形进出气口径,强制通气以增加氧气供给,通过不断的改进,灯芯的光焰,竟然因燃烧温度上升更亮了,效果居然接近小煤油灯,读书做作业,不再是灯光如豆了。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顾先生用科学方法生煤球炉。那时木柴稀缺,他切细成丝条,在炉膛里搭架成交叉状,用半张报纸,浇点酒精,竟然也把劣质煤球生着了。记得那时每户人家,每餐烧饭煤球按个数使用,一旦多耗费,就不敷应付到月底了。当然,也有黑市煤球可买,但囊中空瘪的文化人买了煤就没了买米钱,哪家不是“数着米粒”过日子的。有一日中午我到他家,听到孩子们欢欣鼓舞像过节般地在吃饭,我走近看去,桌上没有菜,只有一点猪油用以拌饭。
  就在抗战胜利前一年,一九四四年秋天,一日吃晚餐前,顾夫人周国华来叫母亲去他家。原来顾先生要告诉母亲一个奇特的消息:沪地的旧书铺子接到北平书肆传来一份书目,说是周作人要卖鲁迅在北平的藏书,书目有一册厚。母亲一听几乎昏了过去。为了保护父亲文稿、遗物,母亲宁愿坚守孤岛,为此而备受日寇凌辱迫害;而身为胞弟的周作人竟要毁掉鲁迅遗物中重要的一部分——藏书。母亲即托顾先生再去寻找熟朋友打听详情。
  两三天后,得到证实的消息是:因沪平两地战乱汇兑难继,北京朱安女士手头拮据,生活有困难,理所当然要向小叔子周作人暂借些柴米钱。周作人竟借此怂恿朱安卖书,让北平图书馆的几个职员清理鲁迅藏书,开录中外文三册详细书目,交给书商去推销。由于商界的竞争,书目才传到上海来了。因索的价是个令人吃惊的数目,不然北京的书肆为何不马上一口“吃”下来?显然,这书价必是内行的周作人开的。又有消息说,大汉奸陈群表示要全部包下。这事让藏书家郑振铎得悉了,郑先生历年收藏善本旧书,和旧书商有极深交谊,所以书商把这“秘密”透露给他,由郑传给开明书店负责人王伯祥,辗转相告母亲的。
  母亲表示,家里的东西,不论粗细,除了该保存的父亲遗物,可卖可当的就当尽卖光,再有不够,哪怕四处筹借,也要把这些书籍全部抢救下来。若一旦散失,将来必如大海捞针,再也无从搜回了。当这不惜代价收购的消息传到北平之后(没有透露是谁要全部买下),不久又传来:在售书目录里,有若干善本古籍,已被周作人圈掉占为己有,而售价仍旧不变。各书商听得此种从未遇到过的不义行为,纷纷摇头表示不屑。
  母亲的另一想法是托北平的老朋友去劝阻朱安女士,同时急筹一笔钱送去,解除她眼前的困难,以此釜底抽薪之法使父亲的北京藏书不被变卖,周作人的招数才会落空。于是,即托唐?、刘哲民二位专程北上去向朱安女士说服安慰,保证她的生活费一定及时解决。之后,母亲筹措了一笔钱,存在北平友人处,按月送给朱安女士,这才避免了因战乱而致汇兑阻隔造成她生活的困难。
  顾先生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转入开明书店负责编写理化课本。他自学成材,没上过一年大学,却发表了百余篇科普文章,有《在北极底下》、《少年化学实验手册》等等,受到青少年读者欢迎。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接收了《正言报》,想邀顾先生任儿童文艺副刊主编,待遇优厚。但顾先生得知这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报纸后毅然拒之不去。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zuhun.com/article/1419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