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鲁迅学通史 / 《中国鲁迅学通史》:第二章 鲁迅研究的正宗

《中国鲁迅学通史》:第二章 鲁迅研究的正宗

  —-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征求意见稿)
  一、 鲁迅映象的多样性与鲁迅研究的确定性
  鲁迅映象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是否都属于鲁迅研究的范畴呢?不是的。即使历来被从名义上划归鲁迅研究的某些论著,从严格意义上说也并非正宗的鲁迅研究。
  什么是正宗的鲁迅研究呢?一言以蔽之,正宗的鲁迅研究就是对鲁迅本体的还原。历来的以鲁迅研究为论题的著作浩如烟海,其中很多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借鲁迅以发挥自己观点,达到自己目的;还有很多是仿照前人的既定模式进行诠释,又没有自己观点。人皆有说话的权利,他们愿意这么说这么写,我们无法干涉,但是作为正宗的鲁迅研究来说,不应该这样做,而必须把还原鲁迅本体作为自己的宗旨。因为尽管鲁迅映象无穷多样,鲁迅本体却只有一个,具有无可改换的确定性,作为科学形态的鲁迅研究只能以还原这个确定的唯一的鲁迅本体为宗旨。
  所谓以还原为宗旨,就是坚持“面对实事本身”的原则,致力于“让人看到实事本身”,借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从希腊文词义上对现象学的解释来说就是:“让人从自身展示之物出发,如它从其本身所展示的那样来看它”。从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上说,是排除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先期假设,努力科学地“还原”鲁迅和他所处时代环境的本来的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的真实面貌和固有特征。从学术范型上说,是以求真、求实为最高标准。80年代提出的“回到鲁迅那里去”的口号代表了鲁迅研究界向这一类型回归的意向。还原型的鲁迅研究又分两种,一种是实证还原型,致力于史实、著作和全部有关资料的搜集、考证、注释,努力“还原”鲁迅本体的“原本性”的“原印象”;一种是理论还原型,以鲁迅本体的“原印象”为基础,在不断的反思中,努力还原鲁迅固有的“原真性”的精神特征和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原真性”不是在直向思维中对意识客体直接把握的“原本性”,而是对各种意识行为内在实质的感受与把握,所以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在诸多鲁迅研究类型中,只有还原型才是鲁迅研究的正宗与主流,只有它称得上是一门学问。当然,这种研究类型不能以口头的自诩为标志,在口头上,所有的学派和研究者都是自称“求真”、“求实”的,任何人都不会说是在搞伪学术,但是一究诘实际,就大不一样了;还不能以对鲁迅是赞颂还是批评为分水岭,鲁迅当年就曾以郑板桥的两句诗赠人:“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1)。“搔痒不着”的赞颂,只能表明其人的平庸,在学术史上毫无价值,而原创性的“入木三分”的批评倒可能有其不可抹杀的意义。关键在于是否在学术研究中真实地贯彻了还原的原则。
  二、鲁迅研究与鲁迅本体
  正宗的还原型鲁迅研究纵然力图真实地还原鲁迅本体,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如愿。
  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环视(Umsicht)在发现着,这就是说,已被理解的‘世界’在被释义。”倪梁康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们自以为在发现世界,实际上,我们所发现的世界是我们已理解的那个世界”。(2)
  正宗的还原型鲁迅研究学者力图真实地还原鲁迅本体,但是他们所还原的鲁迅映象只是他们已理解的那个鲁迅,与客观存在的鲁迅不能完全契合。作为“此在”的理解与作为“存在”的被理解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又不可能等同的关系:“此在”应力图理解“存在”,“存在”也要依赖“此在”外显自己的场所和情景;然而,“此在”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存在”,“存在”也永远不可能依赖“此在”完全外显自己的全貌。
  鲁迅本体可分为两部分:本体的著作、思想、生平和本体所处的外部时代环境以及与外界精神文化思潮的联系。就本体内部的研究来说,研究者可以越来越深入、细致、完整地理解和阐释鲁迅本体的内涵,却永远不能穷尽其中的意蕴,达到完全的契合;就本体外部的处境和联系来说,研究者可以越来越真实、系统、全面地了解其中的全貌,却不能完全再现其当时的场所和环境。
  而从研究者的主体来说,无论他怎样客观、冷静,都不可能不带主观色彩,不可能脱离他所处时代的具体语境,他所力图还原的鲁迅终归还是他心中的鲁迅,不可能与存在者的鲁迅完全一致,而只能实现趋近性的还原。
  三、宗旨是趋近性还原
  尽管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性的还原,正宗的鲁迅研究还是必须以还原鲁迅本体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因为倘若不以此为根本宗旨,离开了求真求实的根本原则,就失去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就会距离鲁迅本体更其遥远,完全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学术研究了。
  那些从功利出发借鲁迅以发挥自己观点的,甚至把鲁迅当作工具、任意扭曲为自己的功利目的服务的,或者蜷缩在奴性窠臼中以诠释、模拟他人观点为能事的,我们纵然只能从学理上予以抵制和批判,没有办法限制人家说话的权利,但是在研治学术史中,却可以把其划在正宗的鲁迅研究之外:尽管你有说话的自由,却不能进入正宗的学术领地。在这个严肃的领地里,只能以求真求实的趋近性还原为宗旨。也正是因为经过艰难努力才能趋近鲁迅本体,稍一放松就会偏离真实,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强调这一宗旨,明确地作出这样的定论:
  正宗的鲁迅研究—-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nzuhun.com/article/1506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